196.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是什么?
答: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0页)
197.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什么观念,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答: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1页)
198.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工程具体指什么?
答: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1页)
199.为什么说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答: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2页)
200.如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创新维稳理念;重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着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2-223页)
201.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
答: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对涉及维权的维稳问题,首先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单纯维稳,不解决利益问题,那是本末倒置,最后也难以稳定下来。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要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2页)
202.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极重要的民生和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是什么?
答:平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3页)
203.怎样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学习推广“枫桥经验”,要争取做到什么?
答: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要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4-226页)
204.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哪些方面?
答: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26-227页)
205.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答: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0页)
206.建设生态文明,要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准则,什么为目标?
答: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0-231页)
207.什么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答: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1页)
208.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其基本方针、基本途径、基本动力、重要支撑和工作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3页)
209.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什么?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什么?过去“求生存”,现在求什么?
答: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3页)
210.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什么问题?
答: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4页)
211.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6-239页)
212.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什么?
答:生态红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6-237页)
21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什么为核心?
答:提高环境质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8页)
21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什么作为根本之策?
答:节约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38页)
21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什么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
答: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0页)
216.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4页)
217.军队建设发展“五个更加注重”的战略指导是什么?
答: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5-246页)
218.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是什么?
答:军事战略,它服务服从于国家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7页)
219.如何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
答: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任务。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7-248页)
220.什么是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全军各项工作和建设都必须贯彻和体现新形势下它的要求?
答:军事战略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9页)
221.我军的立军之本是什么?为什么?
答: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在长期实践中,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9-250页)
222. 什么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答: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0页)
223.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哪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
答: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思想领先,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政治工作要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硬起来、实起来;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从模范带头抓起,从领导带头抓起,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等基本原则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1页)
224.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做到哪“四有”?
答: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1页)
225.搞军队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答: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3页)
226.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应围绕什么拓展和深化?什么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和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答: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和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2-254页)
227.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有哪“六个着眼于”?
答: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4-257页)
228.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总原则是什么?
答: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5页)
229.着力构建的人民军队作战指挥体系和领导管理体系分别是什么?
答:军委—战区—部队;军委—军种—部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5页)
230.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要努力实现哪三个根本性转变?
答: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依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59页)
23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什么样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60页)
232.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什么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64页)
233.什么是“一带一路”战略?
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66页)
234.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哪里访问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答:中亚,东南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66页)
23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到合作中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打造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架构?
答:开放、包容、均衡、普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68页)
236.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哪四大伙伴关系?
答: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69页)
237.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70页)
23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的底线是什么?
答: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72页)
239.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要始终把什么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73页)
240.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74页)
241.为什么说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答: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同世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关系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76页)
242.怎样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更好地指导实践?
答: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第二,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第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第四,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79-281页)
243.如何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答: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1-283页)
24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如何保持战略定力?
答:保持战略定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指定政策是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就是要着眼大局,谋准大势,把握好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4-286页)
245.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提高哪五种思维能力?
答: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6页)
246.什么是战略思维能力?
答: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6页)
247.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
答: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7页)
248.什么是辩证思维能力?
答: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7页)
249.什么是创新思维能力?
答: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7页)
250.什么是底线思维能力?
答: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8页)
251. 怎样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答: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制度化经常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89-291页)
252.如何发扬钉钉子精神?
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建立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92-293页)
253. 为什么说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答:这是因为,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94-295页)
25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要有哪三种境界?
答: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95页)
255.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什么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它走向未来。
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96页)
256.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答:要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99页)
257.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一带一部”,具体指什么?
答: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258.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哪个省哪个县哪个村视察时首次正式提出“精准扶贫”的施政理念?
答案: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的讲话)
259.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加法”和“ 减法”具体是指什么?
答:指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6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61. 什么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62.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什么特点?
答: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63.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四个尊重”的内容是什么?
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责编:荆彩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